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是盛迪嘉支付推出的一款无卡支付APP,大额:0.55,小额:0.32;全部标准类商户【笔笔积分商户】、无需机子,简便、高效、安全。

【金融研究】 频现巨额罚单 第三方支付转型难?

(网经社讯)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何明知故犯?

上周,央行对4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连开出近亿元的罚单,其中,国付宝、联动优势和银盛支付分别被罚没超4600万元、2600万元和2240万元,处罚金额合计达412万元。

据悉,这4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未按规定使用客户备付金、违规开展支付业务合作及资金清算等违法违规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9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被罚金额超过100万元,其中有5家被罚没金额超过千万元。

【金融研究】 频现巨额罚单 第三方支付转型难?

事实上,目前支付监管已经步入“深水区”,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监管,断直连、备付金全面交存的监管措施也逐步落地,在监管趋严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有第三方支付机构会铤而走险触碰监管红线?

对此,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中心主任认为,这其中包括支付机构、市场需求和监管环境三方面的原因。

【金融研究】 频现巨额罚单 第三方支付转型难?

“一方面,在支付行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整个行业在不断地走向规范,但是仍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例如,风险管理能力比较有限,业务经营的规范程度有所不足,在这样的被动性存在不足的环境下,行业会遭遇更多挑战;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面对着不太完备的市场竞争环境,违规行为能够带给他们更多的利润或回报,所以一部分机构也可能出现一些主动性的违规行为。”

杨涛强调,这同时也离不开监管环境的变化。“过去在没有这么严的环境下,有些支付机构可能会心存侥幸,认为违规成本太低,但是在近段时间出了巨额的罚单,表明违规成本正在逐渐提高。

从今年年初央行支付司公布的新一年工作计划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倾向:例如,在下一步监管中,重点针对违规入网的商户、商户真实性的管理,重点审查非持牌机构或无证机构提供支付服务的问题等,这些都是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腾讯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晓宇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在他看来,不是现在的严监管环境下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仍去碰触红线,而是第三方支付行业违规的问题其实是长期存在的。

“事实上,行业一直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商户真实性、商户审核、二清、套现、直连等等。

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尤其是一些中型规模的机构,它既想进行好的去发展,但又找不到稳定、清晰的盈利模式,那么它就可能会从事一些违规或者一开始可能是擦边球,后来慢慢地定为违规的方式。

如果一开始告诉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违规的业务会处罚4000万,它无论如何都不去做这个业务。”

【金融研究】 频现巨额罚单 第三方支付转型难?

杜晓宇指出,监管红线其实是机构在慢慢试探和触碰中发现的,开始可能并不知道这是红线,它可能认为是擦边球,需要监管层不断地强化支付清算中的规则和纪律,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实践中更好地落实和执行,这是监管层和整个行业都要去应对的问题。

而纵观近年来央行下发的针对支付机构的罚单多数是数万元不等的小额,罚单超过千万的并不多,根据此次发布的公告,罚款金额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和处罚款,其中的没收违法所得就占到了近一半,千万级别的罚单中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违法所得金额着实“丰厚”。

杨涛分析称,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违规行为应一分为二进行看待,这其中存在着主动和被动的违规行为,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观上想将业务经营完善,然而其管理流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漏洞,形成被动性违规;主动违规的性质更为恶劣,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主动违规,背后有着巨大的利润诉求。

关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盈利模式,杜晓宇指出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客户备付金利息的收入,占据很大比重,在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中占到40%—50%的水平;第二部分是残值,包括客户备付金的剩余金钱,预付卡、公交卡中剩余的小额钱数;最后则是手续费收入,包括对商户、客户的手续费收入。

备付金全额交存会促使服务价格上涨?

巨额罚单的背后,也反应出第三方支付行业面临的经营和转型的压力。

据某第三方支付机构创始人表示,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着监管趋严、竞争激烈、行业利润不断下降的趋势。在断直连、备付金集中存管、条码支付规范等要求下,行业成本也在不断提高。

杨涛认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第三方支付行业也在发生变化,变化来自于供给面与需求面两个因素。

“供给面的核心因素是技术和监管,需求面则是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从供给面来分析,科技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大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号称要做金融科技公司,利用金融科技服务改善其原有商业模式的不足。

另外一个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监管,断直连、备付金集中存管等确实对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外部冲击和影响。

第三是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什么国内支付领域在不断地探讨“支付+”,当然过程中又遭遇很多挑战,这背后其实还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整个行业在这三大要素的冲击下目前处于一个变化的重要窗口期。”

就在今年6月,央行发布《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金融研究】 频现巨额罚单 第三方支付转型难?

【金融研究】 频现巨额罚单 第三方支付转型难?

杨涛对客户备付金做出了解释,客户备付金指为了满足支付业务的需求,一方面强调实际收到的,另一方面是预收代付的沉淀资金。客户备付金更多是为了满足支付机构在日常经营业务中实现支付业务是资金交割,在这个过程中沉淀下来的资金。

“具体来讲,客户备付金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具体的支付业务本身,比如过去在传统的体制下,第三方支付机构无论在存管银行或合作银行有多类帐户,一类是存管帐户,一类是收付帐户,还有其他银行的汇缴帐户,去整个体系比较混乱,在几类帐户里面所有沉淀的资金严格意义上都是备付金的范围边界。”

对于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支付宝中的余额,里的零钱,理论上都属于客户备付金范畴,而随着客户备付金新规的落地,未来这部分资金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不可能会产生利息的收入。

【金融研究】 频现巨额罚单 第三方支付转型难?

杜晓宇指出,在客户备付金全额交存和断直连政策下,将迫使第三方支付机构向更好地提供客户服务,收取商户、客户手续费的方向转型。

“这也就是央行规定客户备付金不支付利息的背景,监管不希望第三方支付机构成为一个吃息差的组织,而希望他们向便民、小额、零售方向转型,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中介收费。同时,断直连对于整个支付行业实则是件好事情,在断直连下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无差别化的服务,削弱了大的支付机构的渠道优势和成本优势,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处在一个水平线上。”

杜晓宇强调,因为客户备付金是存放在央行的ACS帐户中,ACS帐户如何更好地去支撑支付行业,能否满足行业的并发交易需求,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能否满足行业业务创新的需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客户备付金全额交存后,面向C端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的成本压力有所上升,市场上也出现一些声音,担忧第三方支付机构是否提高产品或服务价格,将成本压力转嫁到用户身上,未来普通消费者面对的服务收费会不会越来越多?

杜晓宇认为可能性很小,由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消费者会选择“用脚投票”,“我不用这家,还可以有那家去选择,包括还可以用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去服务。因此,不太可能把成本转嫁到普通的消费者身上,我觉得这是在未来不会看到的情况。”

【金融研究】 频现巨额罚单 第三方支付转型难?

同时,国内的零售支付市场发展与海外有较大区别,杨涛补充到,海外相对来说零售支付市场的服务价格比较高,我们国家一开始就是比较低价的策略,因为在平台经济模式下,很多机构是用支付服务的低价格来对应于其他一些附加服务的高价格,形成在平台上的盈利与现金流的整合。

在杨涛看来,消费者短时间的需求不会改变,但是在这个大的判断基础上,未来整个行业中头部企业与中后部企业肯定是不一样的。“头部企业的议价能力会强一些,所以全面的转嫁是不太可能,但是局部是否有一些头部企业议价能力在提升,我觉得也是正常的。”

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生存空间变窄?

对于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备付金全额交存即损失了一大笔利息收入,在本就寡头垄断的支付市场中,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生存空间是否将更加缩小,如何转型发展?

杜晓宇提出,结合场景去发展可能是方向。“基于目前的环境下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不敢去做特别重大的模式上的创新,而只是向行业去发展,头部机构包括中部的企业发展新技术要向行业去发展。由于头部企业在C端用户上已经掌握得比较多,向2B领域纵深发展,为这些行业去服务可能是中型规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去发展的。”

其次,杜晓宇还指出,互联网支付企业运用自己的技术向互联网金融、信贷、征信以及等方向去发展,可能也是一个方向。

依赖支付累积的技术能力,进行支付金融化也是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一个思路:利用其渠道优势与头部机构进行合作,使得头部机构更好地服务C端用户,可能也是收单机构今后的发展方向。

然而,对于过去支行行业中挣钱能力强的预付卡企业,杜晓宇表达了不看好的想法。

“现在备付金利息没有了,意味着除了民生交通类的卡以外,剩下的卡发展的空间就非常少,它或者可能向单用途卡的服务商去转型,或者凭借商户积累优势,向聚合或外包的方向去转型。我个人不太看好这个行业,可能更多的是静待市场退出,安全合理的退出可能是现在更好的一个选择。”

【金融研究】 频现巨额罚单 第三方支付转型难?

外资支付机构入局带来积极影响?

除了需要面对国内的支付市场的变化外,第三方支付机构还要应对来自外资支付机构的竞争。

今年3月央行发布7号公告,明确了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准入规则和监管要求,对外商投资支付机构放开准入限制。不久之后,跨境收款企业World First成为首家申请支付牌照的外资机构,7月27日,央行分行公示其支付业务许可证申请信息。

在杜晓宇看来,外资支付机构入局积极影响多一些。

首先,的支付机构可能有更好的技术水平以及管理理念。即使国内的支付机构的发展水平也很高,但是二者之间可能角度不一样,包括商户审核能力,风控能力等肯定有值得国内机构学习的地方。

其次,国外支付机构在整个市场定价方面更有经验,因为在国内的定价因为竞争的缘故,价格体系相对比较混乱,甚至出现套码等情况。国外支付机构比较遵守效益规则,有利于我们去学习的一些新的定价思路。

最后,只有让外资支付机构进来,我们才有机会更好地走出去。

【金融研究】 频现巨额罚单 第三方支付转型难?

支付牌照是否会有价无市?

近期,据报道,因业务发展需要正在寻求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目标可能是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消息称付费通支付牌照估值可能在5-7亿元左右,拼多多将收购付费通70%左右的股权,从而达到曲线获牌的目的。

据悉,上海付费通是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获牌机构,拥有全国范围内的银行卡收单、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牌照和预付卡支付(上海)。

然而,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而言,巨头机构已经进行全方面布局,占据大量市场,新进场者发展机会是否会受限,支付牌照实则会出现有价无市的状况?

杜晓宇分析指出,目前来讲,首先预付卡牌照已经不值钱,完全是有价无市,甚至无价无市,根本卖不掉。

其次,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牌照,因为对于电商或有消费场景的企业来讲是刚需,这类企业不希望自己的数据被其他支付的服务商获得,但苦于没有支付渠道,他们有很强烈的需求。

“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支付牌照的价格。前段时间支付牌照价格已经被抬得非常高,最早第一批支付牌照卖的时候可能在一亿多的价格,现在已经出现超过20亿的机构。目前,市场上能买牌照的机构已经越来越少,而要卖牌照、经营困难的支付机构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多,未来有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因此,有价无市的情况倒不太可能,但是价格不见得会继续这么高,有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现在第三方支付牌照外资机构开放了,如果未来面向国内机构也放开,市场看到了新牌照的可能性,可能会出现旧的牌照有价无市的情况。”(来源:第一财经解码新金融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大嘉购官网提供中付POS,大嘉购Mpos等行业主流支付产品,欢迎来电咨询机构合作事宜!

相关文章

我也留言

你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

大嘉购链接1,大嘉购链接2,大嘉购链接

扫描二维码